個人成長

做自己生命的治療師

五年前,參加一個心靈課程。導師完成一個練習後,要我們80人圍大圈坐,静聽音樂。坐我對面的一位中年男子,忽然雙目反白、失控尖叫,像靈體附身,不斷哭喪般叫喊:「不要搞我。」氣氛相當恐怖。當刻,我非常平靜,閉眼念誦心經的心咒。不知怎的,非常感動,好像被一股神力推動著,站起来,拿着椅子,一步一步走向這男子,在他面前,慢慢坐下,伸開雙手,一個念頭涌現:「願你生生世世的苦,給我。」

小心burn out

認識K已多年。她是心理治療師﹐每天五﹑六個小時﹐要聆聽情緒病人冗長沉重的分享。不少個案長期低沉呆濟﹑毫無動力﹑進展緩慢,另一些開腔就不能自拔地﹐在情緒的泥沼裡反覆糾纏﹐沒完沒了。K當初興致勃勃當治療師﹐一年後﹐已經身心疲憊﹐呈現嚴重的孤獨與挫敗感﹐自己愈來愈疏離﹑冷漠。K工作時﹐竭盡全力去支持悲傷的案主﹐進入極度親密的隱私感情世界;下班後﹐又要盡忠職守對個案的資料絕對保密﹐無法向人傾訴。

愛上一碗麥皮

在捷克生活時,每天早餐都是牛奶麥皮加麵包。住慣了物質豐富的香港,開始的幾個星期實在難受,然而日子下來,哪天沒有了牛奶麥皮和麵包,卻總覺得有點缺憾。捷克的飲食很簡單,選擇也不如德國擁有那麼多歐洲貨,更别說如香港匯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超市中能選擇的麥皮約有二十來款,已算很多了,因家家的早餐都是它。殼物的、乾果的、純味的、混合的,牌子雖不一樣,味道其實差不多。

處境正常化

晚上連續傾了三個coaching call電話,傾了五小時,有一個很大體會。當事人因為處境A而感到辛苦,我們為了想減輕那份辛苦,不時會說:「你既處境係因為咁『傘』」。然而,當事人不一定因為得到情緒抒緩;相反,當事人覺我自己的處境不被重視,甚至忽略。再一次體會到將「處境正常化」(normalization of situation)往往不利於和當事人做感情連繫,因為這往往有否定當事人情緒的效果。『傘』這一個字,我會從此特別留意。

「完美」與「完整」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導要成為好孩子、好學生、好上司、好妻子、好媽咪、好父親…在這些身份之下,定下了共同的行為標準及共同的價值觀。當達到指標時,就能得到外在的肯定,社會的認同。這些美德教導很好,因為在成長中,學習模仿就是人生的一部份,我們模仿他人的「行為舉止、思想習慣、生活品味」,得到外界的認同,從而體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成功啟導的關鍵

昨天收到coaching補習班一位學員的訊息,很感動,也確定做coaching最重要的心法。他說:『昨天辛苦您了,匆匆由北區出來… 然後又要趕回家,準備今天的課堂,勞心勞力,真是無言感激,衷心再次說句,多謝您。多年來早已把我大部份的真實情感拿走,現在要重新建立,縱使我有洪荒之力,也既不輕鬆又不容易!

怎樣才能不渴求別人的認同? ——楊力虹老師答網友問 三則

心理學家榮格用“陰影”一詞,來描述我們自己內心深處隱藏的或無意識的心理層面。它們緣自於自我壓抑,或是意識自我從未認識到的部分,且大多讓我們蒙羞或難堪、不齒。這些讓我們不滿意而存在於我們無意識中的人格特點,往往會被我們投射到其他人身上,總是不可避免地去討厭一個人或一種人,實際上這是個體將自己的陰影投射給了其他人,這個過程僅存在於無意識層面。

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麼?

能夠在你的人生中出現的所有人,包括你的伴侶、家人、朋友,甚至與你只說過了幾句話的陌生人,都是一些讓你通過他們而看清自己的媒介。這些人從與你的交往和相處的過程中給予你間接的提醒,你對對方的行為所產生的感覺,讓你知道自己當時的內在狀態。

珍惜當下

晚上教練訓練班歷來第一次的啟導對象是一家志願機構的受助者。嚴格來說,我們是一石二鳥,一方面做啟導,一方面做社會服務。我服務的當事人面對很多生活的挑戰,工作、身心與人際關係都出現問題,最關鍵的是自信心不足。我盡力「給力」對方,例如他覺得自己不懂溝通,不討人喜歡,一直很不開心,我便強調在我們相處中,我看到一個很能夠表達自己,很關顧對方,親切和藹,笑容很燦爛,只要有自信心,不要想像他人的拒絕便可以建立很好的人際關係。

愛﹐始於寬恕

寬恕﹐不是原諒敵人﹐而是放過自己﹐因為那個「敵人」﹐根本不存在﹐是自我投射的幻覺。幻覺﹐並非不真實﹔相反﹐我們常把幻覺﹐視為唯一的真相。我們越寬恕「敵人」﹐就越憤怒﹐也越驕傲,自以為是,因為搞錯對象。寬恕﹐其實不是原諒對方﹐因為這預設對方真的傷害了我。這種「我對你錯」的二元對立﹐是作繭自縛的死胡同﹐令我站在道德高地,譴責對方﹕「是你搞成我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