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改變固有的負面信念?

很多時聽到人說「不要期望就沒有失望」,或許我們的確不應把期望放在別人身上,不要將自己的情緒交托到別人手裡,把控制權交回自己,你無法控制別人,卻可掌控自己的思想與自身的行動力,而這裡所說的「思想」包括了意識及潛意識層面。

一般人通常習慣於慣性思想,所以並不了解你潛意識(或佛學裡稱為習性反應)一直都在控制著你日常生活的行動與情緒的產生,而我們的潛意識很多時就藏有對金錢、對愛、對家庭、對擁有,等等的負面信念。

當事件發生時,潛意識會檢視事件與固有信念是否一致,然後產生固有的感受,繼而產生固有的行為,最後當然會導致相同的結果。記得愛因斯坦的名言嗎?「瘋狂的定義就是,一直重複相同的事情,卻期待不同的結果。」,這就是我們慣性思想的模式:

事件>信念>感受> 行為>結果

例子:以下是小美的故事:「當我還在唸小學的時候,默書或考試得到九十分,媽媽總說我應該再努力一點,那樣才可以拿到一百分。媽媽根本不愛我,否則她應該像同學的父母一樣會買玩具獎勵我,每次我都覺很不開心,因為我永遠都做得不夠好,永遠都無法做到一百分。長大後,每份工作的老闆都不賞識我,老闆常常吩咐我做不同的方案,但總是覺得我做得不好,最近我交了一份方案給老闆,他一句話都不跟我說,只是隨便修改一下,望著我搖搖頭就拿去給大老闆看,我覺得很沮喪,他根本不喜歡我,無論我怎麼努力都還是不夠好,連最簡單的事情都不能勝任!」

在以上的例子,小美在小時候,媽媽叫她應該努力一點、或不買玩具給她的事件,令她形成了「媽媽不愛我」、「我永遠都做得不夠好」的信念,無論默書還是考試都無法像別人一樣拿滿分,這令她很不開心,所以到她長大後,所有老闆交給她做的事都會令她感無法勝任,因為她的信念令她失去自信心,覺得做甚麼也做得不夠好,繼而更不敢表達自己,更無法發揮自己應有的潛能,所以結果她亦會做得愈來愈差。

在這個模式下,每一次事件的最後「結果」都會加強我們在潛意識裡的信念,形成一個循環。

要跳出這個循環,首先要跳出自己給自己設下的陷阱,我們常常給客觀事件加上個人主觀的感受,我們的所謂的「記憶」其實不盡然是事實,卻是事實與主觀體會的混合體,所以有時才會出現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記憶」,因為他們都加進了自己對事件的主觀體會,所有首先要分清楚客觀的「觀察」及主觀的「評論」的分別。

當然這個是把實際情況簡化了的例子,但我可以說其實信念的形成就是那麼的簡單及容易,很多根深蒂固的信念都在我們的童年形成,如果你相信有前世,有些在我們還沒有出生時已經根植在我們的信念系統裡,儘管我們通常忘了這些信念形成的原因,但這些卻信念不斷地影響我們對客觀事件的認知,所以要改變這個循環或信念,我們首先要培養我們的覺知能力(Awareness),才可以不在客觀事件上加上自己的分析與批評。

在事件發生時,你要覺知自己的感受,若那並不是你要的感受,就去改變或幻想你要的感受,才會改變你的信念、行為及最後真真正正想得到的果。

在以上的例子中,小美將對媽媽及老闆的觀察都加了自己主觀的感受,媽媽叫她再努力一點及不買玩具這件事,令她覺得媽媽不愛她,這件事在她長大後可能壓根兒被忘記了,但卻在她內心形成強力的信念。在跟老闆的事中,主觀事件是老闆一句話都不跟她說,只是隨便把她的方案修改一下,搖搖頭就拿去給大老闆看,但小美卻看到「老闆根本不喜歡我,無論怎麼努力都還是不夠好」。

若果她能培養覺知能力,以客觀的心態觀察事件,她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件事,以老闆、大老闆跟同事的角度去看, 她應該會有很多不同的體會。大老闆急於定案,所以催老闆立刻給他看;老闆覺得小美已經做得不錯了,小修改就不用麻煩到她;同事們都覺得小美那麼勤快,難怪老闆將重要的方案都交給她。看,其實還有無數個這裡沒有列出的可能性,但跟小美的主觀感受可以截然不同。

第三段提到「潛意識會檢視事件與固有信念是否一致」,當事件經過意識的分析後,結果符合信念就會直接進入潛意識加強我們的信念。以上事件是老闆不跟小美說話,小美分析後就覺得是老闆不喜歡她、她做得不夠好,這與她的信念完全相符,所以很容易就進入潛意識系統及加強這個信念。若現在小美有很好的覺知能力,開始用不同的角度看事件的話,她其中一個分析是「老闆只是太忙,他賞識我才把方案交給我做。」,而這個分析跟她的信念根本不一致,所以很難經過「意識」的把關,亦即她很難會相信。可是記著人腦是可以學習及訓練的,當你將新的可能性展示給腦知道後,它知道有一條新的路可以走,下次再有類似事件時,你可以再憑你的覺知能力選擇一條新路而非舊路,走得愈多就愈容易走,腦就是這樣學習,而舊的信念就是這樣被改變,而被新的信念取代,亦即新的可能性已在你潛意識內。

那怎樣能培養我們的覺知能力呢?

一直都推薦的方法當然是冥想或靜修,觀察自己感受怎麼生起又怎麼滅去,就慢慢會了解怎麼可以改變生理反應或感受而改變原有潛意識下的「行動」、或習性反應;到我在學習催眠時,發現催眠跟冥想或靜修時的腦波震動都是在 Alpha 或 Theta 的頻率,比較能與潛意識溝通的狀態,亦發現催眠一直與我相信的信念創造實相、吸引力法則、潛意識的能力、自然的法則根本如出一轍,所以我覺得對於不太能自我規律地靜修的人來說,催眠絕對是一個極好的方法,由催眠師幫助帶你進入催眠狀態(或可學習自我催眠),直接在潛意識層面下指令,幫助你發現及改變你的負面信念,達致更加正面及豐盛的人生。

我以後會更多談及催眠,因為我相信還有很多人對催眠有很多不同的誤解,最大的誤解是催眠能控制你做任何事!絕對無此事,催眠是在你有意識下進行的,只是通過導入指令,幫助進入你的潛意識層面,被催眠的人有絕對的控制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