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香港: 從身心靈出發
每當社會出問題了, 我們總忙於分析, 問責, 然後修復. 正如我們成長過程中, 累積了很多傷痕未處理, 長大後於生活中出了問題, 然後忙於修復. 很多時候修補過後, 卻仍是千瘡百孔. 結果個人或社會毫無轉變. 或許這是覺醒的時候, 或許於修復之上, 我們更需要”超越”. 超越這社會長久以來給我們的枷鎖, 不再配合病態社會的期許.
每當社會出問題了, 我們總忙於分析, 問責, 然後修復. 正如我們成長過程中, 累積了很多傷痕未處理, 長大後於生活中出了問題, 然後忙於修復. 很多時候修補過後, 卻仍是千瘡百孔. 結果個人或社會毫無轉變. 或許這是覺醒的時候, 或許於修復之上, 我們更需要”超越”. 超越這社會長久以來給我們的枷鎖, 不再配合病態社會的期許.
夢境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充滿創意和解決問題的資源,療愈身心症狀的良藥。但避開夢境,尤其是噩夢,往往導致身心疾病,睡眠失調。為什麼這麼說呢?除了大量事實證明之外,我的親身經驗也正是如此!影響我人生最深刻的夢是在開刀生孩子時,發了一個手術失敗的夢:夢中,我流血不止,醫院竟然沒有適合我的後備血漿,我看到自己的心電圖停止跳動。
茶,對於我來說,是生活不可割捨的一部分,是習慣,除了可以提神醒腦, 生津止喝,清熱解毒;進一步來說,茶能讓人平和心態和靜心,因此自古以來茶與我們日常生活便如影隨形。喝茶時,普遍焦點大多停留在香氣與滋味上, 習慣香氣好的茶, 就是好茶。在這個過程中, 或許忽略、或許尚未察覺茶湯在口中的香醇、苦、澀、順滑、厚薄、喉韻、回甘等感覺。
當一個人愈是抗拒某種狀態或動作,心靈上便愈是需要面對這種狀態或發展這些動作…此刻,放下頭腦的困綁、放下頭腦的批判、放下解釋、放下意義、放下目的…此刻,讓內在小孩出來玩,做一些小孩只會做的動作,甚至是一些頭腦上認為沒有意義的動作… 此刻,讓自己沒有原因的笑出來,發出一些没有意義的聲音…
未開悟的人,是沉睡的夢中人,不知自己發緊夢;開悟的人,知自己活在夢中,發清明夢;熟練的開悟人,在清明夢有意識地創造夢。未開悟的人,從不質疑二手信念照單全收,活在二手信念創造實相;開悟的人,知道一切信念是假相,順道而流;熟練的開悟人,有意識運用信念創造實相。
「制約」一向讓人們帶著負面的想法和觀感。根據我們的一般認知,「制約」是來自我們的童年經歷 (不論該經歷是正面與否),令我們開始建立自己的信念系統、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當我們日漸長大,進入成人世界裡的時候,便會漸漸忘記我們的童年經歷,不論童年過得幸福與否,最終也敵不過時間,時間會令一切遺忘!
日前經過公園散步,樹木落葉扶疏,一位小女孩看到地上落葉片片,覺得有趣,跑過去拾起一塊大落葉,正感到歡喜之時,她的爸爸面露驚惶之色,馬上說:「快些丟掉,這是不乾淨的!」重複多次幼兒才捨不得地放手。我在旁邊看到亦感到可惜!那不是非常適合幼兒的玩意嗎?落葉有何不乾淨呢?頂多掉到地上有少許灰塵而已。那位爸爸反映了現代人的普遍心態:對自然、社會莫名的恐懼。
前兩天做義工活動,上來了一位女孩,大家開心地聊了很久。她有坐骨神經痛及腳踝扭傷的問題,治療後腳踝消腫不少,走路也輕鬆了。我很喜歡這種感覺,每次雖看似是幫患者治療,但其實是大家在給我美麗的時光。人們總是奇怪我為何錢未賺就要搞義工活動,老實說,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我只知道,給自己去做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是心靈的一種安慰;生活壓力很大,偶爾讓自己隨隨心,也是一種悠然自得。我的數學很差,兩位數的心算也常計錯,也許如此,所以才比起金錢,更着重感覺吧。
你是宇宙,你是造物主,你是萬有,你是空性,但當你決定轉生成人,你忘記了自己是誰,你被賦予了名字,你認為你被賦予了生命,記憶被暫時封鎖了。你要展開一個歷程,一個重新憶起自己是誰的歷程,生命中每一個遇到的人都是本體意識分裂出來的,你是一面鏡,他/她也是一面鏡,所以說關係是鏡子,鏡子的作用是協助你憶起你是誰。
我們無法改變這個模式:即使我們意識到,但我們仍是在壓力下! 一而再三的讓自己重覆相同的故事:焦慮不安 → 精疲力盡 → 失眠 → 然後生病。像吸煙一樣,我們知道這對健康不好,但是我們還是這麼做!為何我們對壓力如此上癮?這有很多的原因,而許多更可以追溯到生命的初期,當我們還住在充滿壓力的母體環境中時,我們的神經系統受到壓力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