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生於氣

百病生於氣之「悲則氣消」

「悲」是一種負面的情緒,是「喜」的反面。在《黃帝內經》說「悲則氣消……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悲傷會讓人「氣消」?因為「悲」干擾了正常心肺上行之氣,使人體的氣血不能正常運行,人的陽氣在中間不能散佈,故此氣好像消失了。

百病生於氣之「怒則氣上」

當怒太過的時候,則可以使人生病。《黃帝內經》說:「怒則氣上……怒則其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很多電視劇情,都描寫當人暴怒以後立刻可出現吐血,這就是因為當這一種上升的能量太過了、失控了,則人體的氣血亦向上衝而見嘔血;文中還提到一種「飧泄」的病,其實就是指吃東西下去不能消化,未消化的食物直接排便出來,這是由於這種太過的氣血上升,使在下面的胃腸不能消化食物了。

百病生於氣之「喜則氣緩」

「喜」是在七情之中,最為正面的一種情志,簡單來說喜就是開心、快樂吧。在《黃帝內經》說:「喜則氣緩……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故氣緩矣」,各種其他情志都容易過極而導致疾病,可是唯獨「喜」不會,喜能夠使氣血通暢、和緩,亦即使身體恢復正常。所以,現在有些養生方法提倡「常笑」,甚至說「笑能治百病」、「笑是治病良藥」,這是由於笑是喜的表現,透過笑可以使氣血通暢,自然百病不生。

百病生於氣之「驚則氣亂」

「驚」亦稱為「驚慌」,是相對於「思」的一種情志,在《黃帝內經》說:「驚則氣亂……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假如一個人突然受驚,往往會有心慌心悸、精神恍惚、緊張出汗,頭腦混亂的感覺,這在中醫來看,就是因為驚使心神不安,干擾氣血所致。

百病生於氣之「恐則氣下」

「恐」是在七情之中,最為負面的情緒。在《黃帝內經》說:「恐則氣下……恐則精却,却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恐懼讓人「氣下」,是因為恐懼是一種下行的力量,讓身體內的氣不能上行,讓人的氣血不能正常的向上升。俗語常說「被嚇到遺尿」,假如一個人極度的恐懼,甚至會出現雙腿軟弱、周身發抖,這也是氣往下而不能向上所致。

百病生於氣之「思則氣結」(3/3)

活在當下,簡單來說就是讓自己生活在現在,而不是在過去、在未來。可是我們現在的人都習慣了「一心二用」,一邊逛街、一邊想其他的事情才有「效率」,這在中醫來看,假如這種一心多用的思考是主動的要解決某些問題,那還算正常,但是假若這種思考是被動的、無法控制的,心裏不由自主的跳出雜念,那就是思慮過度了。

百病生於氣之「思則氣結」(2/3)

《黃帝內經》裏有一句話很多人都聽過,叫「思傷脾」,為何思會傷脾呢?中醫認為,胃幫助人腐熟食物,產生了精氣,之後透過脾幫助「散精」,散精就是指脾使精氣向上、向外輸布,讓人周身得到滋養。假如一個人「思慮過多」,由於上文說過「思則氣結」,那就會使「脾氣散精」受到障礙,就是脾不能夠散精了,那會有甚麼問題?

百病生於氣之「思則氣結」(1/3)

「思」從現代心理學上來看不屬於「情緒」,但是中醫仍將之歸屬於「情志」的範疇,就是強調了它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在《黃帝內經》說:「思則氣結……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思慮太過的人,會使氣血運行不暢而出現「氣結」,中醫常說的氣機鬱滯,例如時常唉聲歎氣,胸腹脹滿,胃脹噯氣等,這些都可以是氣結的表現,要考慮自己是否思慮太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