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生於氣之「悲則氣消」

「悲」是一種負面的情緒,是「喜」的反面。在《黃帝內經》說「悲則氣消……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悲傷會讓人「氣消」?因為「悲」干擾了正常心肺上行之氣,使人體的氣血不能正常運行,人的陽氣在中間不能散佈,故此氣好像消失了。

想想我們在悲哀嚎哭時的感覺:眼淚一湧而上、口中呻吟,可是卻感覺到氣促,就像呼吸不了,甚至覺得周身發抖。這種感覺,就是因為「悲」有點像「怒」一樣,有上升的感覺,但是悲卻沒有怒那種怒髮衝冠的強烈,悲最突出的是無力感,由於氣血不暢,讓人感到虛弱。所以,中醫有一句話說「悲傷肺」,就是指悲導致肺氣不通,可以出現呼吸氣促,甚至周身的氣血運行不暢。

悲不單純是傷肺,亦會「傷心」。例如上面說的「悲則心系急」,道理也很簡單,中醫認為「心藏神」,悲傷自然神傷,精神疲憊,所以俗語也說「人不傷心、不流淚」,這一個「傷心」其實跟中醫所說的「心傷」是一回事。

除了流淚傷心的悲以外,其實「悲觀」的負面態度,亦屬於悲的範圍,只不過程度較輕而已。可是要明白,程度輕不代表不嚴重,慢性中毒,有時候比急性中毒更難治!所謂溫水煮蛙的道理,假如突然發生意外而感到悲傷,往往過後就會釋懷,但是若是長期抱持負面的思想,頑固態度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比一場傷心痛哭更為難解。

悲能夠傷人,但倒過來說,假如一個人身體虛弱,亦容易傷春悲秋。《內經》另有一句話說:「六十歲,心氣始衰,善憂悲」,當人的年紀大了,假若身體出現虛弱,就會多愁善感。雖然比較多老人家容易有這種毛病,但是亦有一些人年過半百以後闊達開朗,心境平靜一無掛慮,從中醫的角度看,他們就是「心氣不虛」了。就是說,身體好的話則不容易悲傷,同時思想悲觀的人容易身體虛弱。

如何可以讓自己不容易思想負面?減少悲傷?方法很簡單!《內經》又說:「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心藏脉,脉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其實悲觀就是缺乏正面積極的思想,中醫說「喜勝悲」,當一個人在笑的時候,自然不會悲傷吧!所謂「邪不能勝正」,只要時刻保持正面樂觀的態度,提醒自己不要掉進負面陰沉的坑裏,只讓自己腦袋想好事,悲哪能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