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的智慧 — 以《心經》觀環球經濟復甦

伴隨著美國次按危機、百年老牌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倒閉,觸發了一場全球金融海嘯,樓市股市恐慌性大跌,投資者普遍虧損嚴重,許多金融機構相繼倒閉。環球經濟持續不景,就業情況隨經濟放緩而轉差,負面的財富效應使人們對未來變得更加悲觀。經過兩年多後,原先金融危機的風險感覺慢慢淡化,世界經濟正走在復甦的漫漫長路上。今天,全球經濟復甦已成為世界各地的一個重要課題,面對金融海嘯這個契機,正正是一個好時刻讓我們重新思考何謂經濟價值? 如何有效地轉危為機? 本文是以《心經》博大精深圓融的義理解讀當今環球經濟復甦,闡述佛法在現代社會的現實意義,以期讓大眾去妄存真,回歸平常自在之境。

何謂「空的智慧」?
《雜阿含經》卷10云:「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佛陀的基本教導是以「苦」為中心,以「緣起法」說明「苦」的生滅因由。「緣起法」說明了自然裏所有事物之真理在於無常、苦和無我之特性,這就是佛學所說的「空」義。「緣起法」包括「因緣法」和「十二緣起」兩項法則。前者意味所有現象由於因緣和合而生,亦由於緣滅而消逝;後者是一條以十二個因素的方程式解釋生命之存在、延續與終止。 明瞭「緣起法」,我們可了解世間現象的三個特性:(1)世間一切是相互依賴,因此沒有一樣東西是永恒不變;(2)世間一切是相互關連,因此沒一樣東西是獨立存在;(3)世間一切是相對的,因此沒一樣東西是絕對的。從這三點展示了世間所有現象都是「空」的。

理解「空」性的因緣變異,可幫助我們放開對現實自我的執著,在逆境中能以審慎客觀的態度來處理事情;破除宿命思維,增強改善現況的信心及創造未來的智慧。由於性空的因緣條件,生命和世界便能不斷地改變,有進一步發展之空間,在這個情況下,人們便能掌控自己的生命,生命便可成長而世界也可被改善,這就是「空的智慧」。

如何以《心經》解讀環球金融復甦?
《心經》全文以人生問題為主旨,以「空的智慧」引渡眾生離苦得樂,活出自利利他的人間使命。現試依據《心經》証悟「空智」的四步曲(四聖諦) ,解讀環球經濟復甦如下:

• 「一切苦厄」– 生命是苦(苦諦)
苦諦與環球金融危機/復甦兩者之間有何關係? 佛陀以三個層面闡釋生命及世間一切現象的進程:(1)凡夫享樂,(2)享樂帶來的諸漏害/憂惱,及(3)解脫自在。 若以此分析金融危機事件,我們不難理解在任何經濟衰退前必定出現持續性的經濟繁榮 — 在金融海嘯爆發前,樓市股市彷彿美好不過 — 全球整體的經濟增長速率,是有史以來最快。當經濟「繁榮」的時期,我們當然地享受它所帶來的快樂與滿足。這是一種快樂,是一個真實的體驗。然而,當情況改變時(經濟泡沫破滅),「繁榮」為我們帶來的享樂突然被「經濟不景」剝奪了。這突如其來的改變,使我們變得憂傷/困苦,因心理難以平衡而可能會變得不理性,甚或做出一些愚昧行為。這是快樂背後所帶來的憂厄、苦惱,同樣這也是一個真實的體驗。換個角度來說,若然我們能摒除對事物的執著,以「空的智慧」面對一切境況,這就是佛陀所說的解脫自在。與「快樂」、「苦惱」一樣,「解脫自在」亦是一個真實的體驗。由此例子可知世間一切現象都只是一種享樂、苦惱或解脫自在的體驗。這就是佛學所說的「苦諦」,以一種真實而客觀的方式分析生命歷程。

• 「顛倒夢想」– 欲望是苦之根源(集諦)
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的爆發當然不是一個偶然,什麼因素引發環球金融危機? 雖然多年來有不少經濟學家提出了很多理論解釋金融危機的成因及解決方案,可是眾說紛紜,卻不能達致共通理解。更不幸的是伴隨全球化的進程,是一次又一次愈來愈頻繁,而且規模愈來愈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何解? 基於經濟學的角度,每當研究金融危機的成因時,經濟學家們總是著眼於物質數據 — 「資源」。為了更有效地「滿足欲望與需求」,他們希望從物質數據當中找出最好的方案把資源重新分配。雖然經濟學強調以有限的資源,盡量滿足人類欲望;然而經濟學的終極關懷始終是處理人類欲望。可惜的是人類欲望是永無止境,那麼經濟學家們當然永遠也不能找到解決金融危機的終極有效方法。若以佛學的角度來說,「滿足欲望與需求」只會增加對物欲、財富、權力、我見……「顛倒夢想」。欲望是產生苦的直接原因,也是世間一切危機的根本源頭;它絕對不會是危機復甦的靈丹妙藥。

• 「能除一切苦」– 相信世間一切苦都可以解決(滅諦)
空的智慧真的「能除一切苦」嗎? 問題之所以被稱為問題在於我們找不到解決方法;若相信世間一切苦都可以找到解決方法,苦便不再是苦了。那麼怎樣才「能除一切苦」?《瑜伽師地論》云:「修習空性,其義云何? 謂於此處彼非有故,正觀為空。若於此處所餘有故。如實知有。」佛陀教導我們以「如實」態度喚醒覺心,棄除已存在我們心中固有的概念,不被「我」、「我所」或「我見」的執著所影響;「正觀」了解事物因緣和合而生,緣盡而滅的空性。雜阿含經云:「心樂、清淨、解脫。是名為空。」佛學的空智不只是一條哲學理論,更非虛空之「無見」;而是証入真理、解脫和淨化心靈的渠道。因此「除一切苦」的方法是以修習如實(空)觀,消除引發危機的因,積習善因,便能締造不一樣的生命。

• 正悟「空智」– 解決一切苦的方法(道諦)
佛陀以「因緣法」與「十二緣起」解釋世間現象是基於特定的因緣條件出現才會產生;若因緣條件不變,現象會以一個輪傳不息的特性循環再現。其實,「十二緣起」會因應我們心境的轉化而變動;換言之,我們能在「十二緣起」的任何一個元素當中把現象的循環特性破解。相信人人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可是一些引發危機的外在因素確實很難預測。可幸我們能以修習空性調養心靈,增長智慧,正念現前,如實面對一切社會、經濟、政治等危機,為復甦作出更好的判斷。既不落於凡夫享樂,又遠離世間困苦,這就是解決一切苦的基本方法,佛陀稱之為「中道」。 「中道」能擴闊我們的視野和知識,冷靜地面對問題,以敏銳的洞察力分析形勢,啟示正確方法轉危為機。在這個情況下,人們便能除垢和積善,忘記虛妄回歸現實(般若波羅蜜多) ;活於俗世之外,解脫生死輪迴之苦,最後能見性成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是空義之大用 — 導向生命的積極、正面、進取之途。

簡而言之,佛教從不反對世間物質財富的價值。相反,佛陀認同基本物質財富能為個人帶來幸福及提昇心靈。 全球經濟復甦已成為世界各地的一個重要課題,面對金融海嘯這個契機,正正是一個好時刻讓我們重新思考經濟價值。在沒有知足的人生或匱乏的精神財富下,無論是經濟繁榮或是工業進步,都不能為人們帶來心靈幸福。如此說來,經濟不單純是物質財富;反之,它應包含健康、平和、智慧、慈悲等心靈元素。在單純追求物質財富的同時,也應意識心境平和與心靈豐足的重要性。因此,環球經濟復甦的終極之道是如何以健全人格建立一個和諧、均等的社會。

*此文刊於《佛智禪心》, 2011, p.20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