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的成長,父母的陪伴

對劉仁州星期五演講的學習和感受

時隔一年,又見到劉老師,倍感親切。華人行動,帶來無限的愛心,溫暖、支援和啟發給無數的家庭,從台灣到大陸,到亞洲各地的華人世界。幾天前看到老師的旅途生活分享,充滿苦樂,心都有些酸疼,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位多麼偉大、無私的英雄,還有他的團隊。

昨晚,劉老師的演講- “子女的成長,父母的陪伴”,送給我們每一位家長和長大或長不大的孩子們一面鏡。

我明白到:

1
當孩子還沒有上中學,家長要思考的,要知道的是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深深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和性格形成。 So our parents must be our own inner children parents first so that we can be our outside children reliable parents. Asking ourselves, am I reliable?

2
當孩子上中學了,我們家長的責任是放鬆自己,才能放手給孩子去闖一闖,給他們犯錯的機會,學習解決困難的機會,這樣,我們將來才會有放心的日子過。

3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命功課,生命的路線和自己的渴望。還他們自己一個生命,走出自己的路。家長越干預,只會造成壓力和反感,或成為父母的棋子,長不大的孩子;或走向另一個極端。家長越擔心,焦慮,只會將孩子也變成自己的影子,推向更深的焦慮深淵。

家長的心胸多大,孩子的視野就多廣;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錯誤,失敗,是家長的功課!給孩子機會去體現他們的自我存在和生命的意義,就要學會放手!

10歲後的孩子,重要的是讓他們有空間,營造輕鬆、開放的環境讓他們表達自己。
尊重孩子的意願,我們的願望只有一個:孩子快樂健康!

一旦孩子感到被尊重,被接納,被愛,就會有同理心去愛別人,關心別人,從別人的角度看事物! Just amazing! Looks easy, let go and they can grow up! But inside, I am learning how!“剪頭髮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4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師說:家長心中也有一個內在小孩;太緊張孩子,而往往忘記了自己內在小孩也要照顧,關心和被聽到!自己的內在還有恐懼,害怕,嫉妒或內疚等,就要先清理自己,否則會投射在孩子身上。所以,家長最重要的是學習和自己內在小孩溝通。

5
在孩子幼年時,家長的原則性和愛心,溫柔的結合,不打、不鬧孩子,耐心地講道理,對孩子的成長是關鍵!

“不買玩具的爸爸的故事”,給我很大啟發,講道理,让孩子明白WANT and NEED的分别。但要有同理心和溫柔的態度,讓孩子很早就開始學會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任!

6
孩子不是屬於家长自己的,而是屬於他們自己的,宇宙的,家长只是暂托人。讓他們活出自己,家長要先活出自己。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和身体,家长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孩子的EQ自然会高些。

7
史庭瑋同學的分享,深感家長的反省、改變和成長,對孩子的改變是如何的重要。而孩子明白到父母的原生家庭,就會明白自己從那裡來,感受父母的偉大,體諒父母的不足,人性的脆弱面,思考如何活出自己的價值,活出自己的人生,如何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

8
李輔珊同學的分享,令我明白什麼是修行;為什麼要貢獻:因為童年的不愉快的經歷根深蒂固的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模式,信念和價值觀。有清洗這些限制性的,不再可以保護我們,而是我們的絆腳石的東西,需要的不僅是認知,还需要通過貢獻自己,分享經歷,以自己的故事,感動自己,感染別人,這種改變就會很徹底,就不會再走回頭路。

有力量去陪伴內在孩子長大,才有力量陪伴外在的孩子成長!

老師說得好:

“哪位父母不渴望子女的成長?成龍成鳳,成為有用之人?希望孩子身體強壯、知識豐富、品德高尚、才華橫溢?

我們看著孩子,孩子看著我們,孩子看到的是怎樣的父母?我們讓孩子害怕、焦慮、羞愧嗎?或者是喜愛、認同,引以為榮?

看不見自己的父母,也會讓自己的孩子看不見自己,即使他/她成就非凡,但沒有自己,那有甚麼意義?

陪伴子女的成長,父母本身要有成長的實際作為,而且不只是生活技能的成長,更重要的是生命內在的成長,更懂得表達對生命的愛與尊重!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