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小說家徐泗金在其著作「香水」第十一章中描述十八世紀以前的法國美妝香水店﹕店主人是集草藥方劑製作、調香、蒸餾、萃取、耕種、懂辨識植物不同品種及收採時令,銷售於一身的人。自己(Ophelia) 經多年時間厚度的歷煉、沉澱、不經不覺已做到了,覺得擔當的,是某一種需要大量心力、專注和行動力延續的歷史文化承傳。
<10,000小時定律﹕尊重,而不是利用自然>
有說要較精準認識一種學科,必先花上最少10,000小時工作以外的研讀、實踐,才是真功夫。有關藥草、香薰、天然有機美容亦然。近年來網絡湧現不少DIY速成式教學,甚或手作產品販售,誤導頻仍。除了素材不講求品質來源,植物香氛品種不清確,甚至使用化學成份外,有馮京作馬涼,誤用草藥;吹噓單一「神奇」植物,而缺乏處方配伍經驗,精進的產品需要十多至三十多種有增效調合作用的材料;使用以為純淨,其實是經滲雜、仿製的精油、非藥療等級的植物萃取液等情況比比皆是。
草藥世界博大精深,用於美容上的,最基本也需懂數百種,絕非唸口簧式的薰衣草安神、玫瑰美白、茶樹治暗瘡、金盞化紓濕疹、尤加利抗感染那麼浮淺。更能對應香港人身心靈情況的植物浩瀚多元,需要謙恭和植物世界相處,方可探究一二。
大規模單一種植以上提及的「流行」作物,衍生世界生態小災難,絕大部份市售的薰衣草均是較強悍的混種醒目薰衣草,真正的純種在法國南部土地被侵佔,只餘少於百分之二十。玫瑰現多於保加利亞、土耳其、摩洛哥、印度等人工較廉的國家,噴灑大量農藥栽種,更甚是採用的根本非純淨的精華油,市售尤加利品種藍桉(E. globulus),連內地也大量種植,此精油可透發小兒咳嗽,刺激性較強,其樹根部並不能有效護土,品種妨礙其它作物在附近生長。現在世界多地均著緊生物多樣性,香港也行將BSAP立法,盡量種多些不同品種的本地原生植物方為正道。
沒有下苦功,只是喊著有機、支持本土、社企口號宣傳,是利用大自然及道德認同,消費者不應被表面打造功夫迷惑。另一邊廂,恐懼自然,認為泥土是髒垢(dirt)、害怕昆蟲,甚至希冀征服控制大自然,均是「效率是王」型社會的濫觴,互聯網上的虛擬世界,更突顯即食,不講究質素,但求「吸睛」,誇大功效的主流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