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的「語言藝術」

女兒進入口齒伶俐的階段,一時吱吱喳喳、口甜舌滑,一時學著大人老氣橫秋,令人啼笑皆非。她最愛在乘坐鐵路時問候其他陌生小朋友:「你幾多歲呀?我是姐姐來的!」當然也有數不清的「為什麼」,頓時考起我們這些自認飽讀詩書的父母的即時反應。

如果我沒有接觸過華德福教育,我會像其他父母一樣,認真地回答所有小兒的問題,為她理性分析前因後果,甚至像部份爸爸一般,抬出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或字典,理性、科學地回答大至天空為什麼是藍色、小至人為什麼有兩隻眼睛等形形色色的疑問。不過很多時看見爸爸媽媽竭力地回答完一個個的「為什麼」,孩子只會產生更多的疑惑,問題一個接一個,神情愈來愈迷茫,情緒亦由於不能完全了解而煩燥不安,為什麼呢?

孩子與世界渾然為一
原來根據華德福教育的理解,9歲前的孩子真正的感覺是自己與世界渾然一體,當然他們會分別你和我,但孩子的意識認為世界所有東西都是活生生的。所以當女兒問我:「為什麼現在快天黑了?」我會回答:「因為太陽伯伯要回家睡覺了,他照耀了我們一整天,很疲累哦!」這樣給了孩子一幅活生生的圖畫,令其沉浸在腦海的意象中;所有週遭的事物,都可以賦予人性化的特質,如雲姐姐、樹爺爺、螞蟻寶寶、蟬姨姨,他們可以互相交談、一起玩耍、也會互相愛或恨。這樣給予孩子無限想像的空間,更感到自己是整個地球的一員,所有事物都好像親人一樣,產生無比的安全感。
 
我們希望孩子富有創造力、想像力,不能經常灌輸墨守成規的固有知識,才能創造未來無限的可能,因為孩子真正的邏輯思維是約由14歲才開始發展,過早要求孩子強記概念上的知識,就像一個個囚牢,困住了孩子的思考空間,又令小小的腦袋難以理解,當然情緒不穩啊!

大人自己是藝術家
其實爸爸媽媽可以發揮更大創意,以更多的藝術方式回應孩子的提問,例如哼一首小曲、唸一首唐詩、即興作一個小故事;以擬人法、比喻法、反問法、神話故事來回答,就當自己是一位詩人、藝術家吧!那不是在教養過程中,和孩子經歷無窮的樂趣嗎?

不過要小心這些「語言藝術」不要變了「語言偽術」!溝通要建基於真實、真誠,這原則不只適用於成人、組織、政府之間,在孩童的世界中更為重要!因為父母和老師是孩子唯一能信任的人,不能對孩子信口開河,以假亂真,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必須是自己真實相信的,否則孩子對成人世界天賦的信任,會消失殆盡!

外語光碟 效用成疑
時下很多家長都斥資數萬元買入外語卡通光碟給子女觀看,希望子女能練習外語,但很多時效果卻強差人意,孩子愈多看愈不會說話!因為學習語言,包括外語,都要來自生活中的經驗,和與人的真實溝通,才最深刻最活學活用。所以和孩子多多溝通,把語言當成是遊戲、音樂和藝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