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動手做課本 革新教育

每次走進世界不同地方的華德福學校,都會驚訝於各地文化迥異的情況下,都能呈現出的「教育之美」。筆者走訪過台灣、大陸、韓國、紐西蘭等地,有成立超過50年、有剛成立不久的華德福學校,每所小小的幼兒園、大至整間高中學校,都在體現當中的老師和學生追求真善美的不懈努力。

 

藝術貫穿所有學科中

華德福教育其中一項最引人入勝之處,是把藝術貫穿在所有學科當中。上課沒有教科書,課本都要「自己動手做」,這樣的方式有許多好處:

例如孩子聽完故事後,內心產生圖像,把心中故事最美的一幕畫下,最能提升創意。所以課本都沒有一行行的線,學生需要自己畫邊框、上底色,然後自由畫畫、或跟隨老師畫的黑板畫;即使把學過的算術或中文字句寫在課本上,也是以色塊分行,這樣便可訓練學生的用色、裝飾、不同圖案、形狀和直線等畫功。

學生不用「死記」課本上的知識,而是每次孩子吸收課堂上的內容後,以藝術形式的再創造。每本自製課本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孩子自己消化知識後的成果。所以華德福的學生,多會保存自製的課本,珍愛到大。成長之後掀開一頁頁童年時的自製書,一個個從前聽過的故事浮現眼前,成為多麼美好的回憶!

華德福老師也會為課堂盡心盡力地畫黑板畫,致力改善藝術修養,孩子每次都對黑板畫充滿期待,並受到老師的態度感染,認真地創作,一同創造美善的藝術氛圍。另外,孩子在課本上把真實的經驗寫下,不須為空泛的作文題目矯揉造作,然後配上自己畫的插圖,成為自己經驗的真實記錄。

這些都是現代教育的革新,把藝術結合抽象的算術、文字的優美當中,能夠打破學科之間的藩籬,起碼我小時候從沒有在數學堂上畫畫、沒有試過唸詩時為美麗的唐詩畫插圖!

讀書愈不實用愈好

為什麼我們要費那麼多的心力製作課本?現代社會不是一拍照便有栩栩如生的影像嗎?華德福教育的方法是從故事中自然產生的內在圖像,這種創意源於孩子自身,不是外在看見的卡通影像。好像我們以前看武俠小說,心中會自然對人物和環境產生圖像,但當看到根據小說拍成的電影時,心中對角色的幻想圖像便即時幻滅!所以現代社會到處充斥的電子影像,包括餐廳、巴士、火車上的電視畫面和電子遊戲,實在是一種影像暴力,扼殺了很多孩子的創意!

陶傑曾說:「讀書並不真的有效,看書其實愈不實用愈好,詩詞、宗教、古代人物傳記、藝術,愈不實用,愈應該看。這樣人才會有inspirations,有創意,再到了相當年紀,你自然會打通。」《讀書好》月刊:2014年2月號 P.25。華德福教育根據孩子的意識發展,建立了適合身心靈成長的課程框架,內容正好和陶傑提及的層面接近,不斷擴濶學生的視野和胸襟;各地根據此而發展具當地文化特色的課程,而非由上而下地根據教育局的統一課程教授,因此能夠百花齊放,發展出各地方人性化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