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治療的魔力

不時聽到家長訴苦,說子女難教養、不聽話,像和你作對一樣。當我學習華德福教育時,老師經常說孩子有問題,故事治療是非常好的解決方法,以前我是半信半疑的,直到我真正嘗試用於孩子身上,神奇的事終於發生:

我帶領的幼兒班上有兩兄弟,年齡約為4-5歲,感情很要好,像「孖公仔」一樣,一向很喜歡上課,亦樂於跟從指令。後來我3歲多的女兒晴兒加入了這個幼兒班,可能他們覺得晴兒奪去了我對幼兒班的關懷,兩兄弟排斥、抗拒她,不分享玩具、不和她玩,和她經常口角、爭執,連課堂亦不願參與、像和我敵對一樣。曾嘗試調停他們的關係,但效果不彰。

以故事化解爭鬥

於是我參考我們的老師Susan Perrow所著的《故事知道怎麼辦》(Healing Stories for Challenging Behaviour),選取了挪威的童話故事「三隻山羊」,以布偶戲的形式說出,書中指明這故事能改變欺負、嘲弄的行為。我本著姑且一試的心態,以為要講數次才有效,怎料第一次說的時候,看見哥哥很受觸動,連臉容也改變了。我們不會把故事的教訓說出來,待孩子自己領會 (這點很重要)。做完布偶戲後他的態度竟然完全不同,待晴兒很好,像妹妹一樣,又願意參與課堂的活動。放學後仍然不願分開,兩兄弟扮演爸爸媽媽,照顧扮演女兒的晴兒繼續玩,我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故事治療的效果竟然這麼快速神奇!之後數天兩兄弟和晴兒仍偶有爭執,但當我再講同一故事,好爭鬥的哥哥變得沉靜下來,投入遊玩中,不再鬥爭。故事治療的力量,實在令人驚嘆!

仔細回想,很多老師說過:「故事是孩子心靈的食糧。」就像身體需要食物一樣。腦神經科學家亦指出,2-6歲孩子的腦電波處於Thetaθ波狀態,即半夢半醒、想像無限,對故事的圖像特別敏感。而傳統命令、責備式的教導只能在清醒的意識上有效,對幼兒的作用不大,且會引致孩子反感,愈責罵只會引來反效果,因為他們的腦袋只會聽到負面的說話,有些孩子會做出反抗的行為,令父母更憤怒;「聽話」的孩子則會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引致信心不足等問題。

故事像水 直抵心靈深處

各國流傳著許多的經典故事,承載著不同文化的古老智慧,以往的聖哲先賢及智者,都是用故事的形式來把深奧的道理傳達,往往令人恍然大悟、茅塞頓開。孩子的心靈敏銳而敞開,故事正正能夠在他們幼小的心靈層面奏效。像Susan Perrow在書中的序言所說:「故事知道怎麼辦,因為故事總有妙招。故事就像水,能夠找到直抵靈魂深處的道路,能夠透過裂縫滲入堅不可摧的牆壁,能使萬物重新煥發青春的光彩;故事就像水,對兒童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孩子缺乏故事、藝術的滋養,心靈變得乾涸、枯燥,情緒亦會不穩定。電視上的卡通、故事則沒有這種效果,因為電視的畫面閃動太多,只會催眠孩子的意識,破壞孩子的想像力。每次看見其他孩子看著電視、玩電子遊戲、I Pad或手機等電子產品,都會覺得很糟糕!如果父母能多抽空,多陪伴孩子看故事書、講睡前故事,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實有極大益處啊!就像我和兩兄弟講「三隻山羊」的故事中,說到那魔怪被最大的山羊推下了橋的那一刻,兩兄弟內在的心魔也被殲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