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

褪去恐懼 撒播愛的種子

日前經過公園散步,樹木落葉扶疏,一位小女孩看到地上落葉片片,覺得有趣,跑過去拾起一塊大落葉,正感到歡喜之時,她的爸爸面露驚惶之色,馬上說:「快些丟掉,這是不乾淨的!」重複多次幼兒才捨不得地放手。我在旁邊看到亦感到可惜!那不是非常適合幼兒的玩意嗎?落葉有何不乾淨呢?頂多掉到地上有少許灰塵而已。那位爸爸反映了現代人的普遍心態:對自然、社會莫名的恐懼。

自己動手做課本 革新教育

每次走進世界不同地方的華德福學校,都會驚訝於各地文化迥異的情況下,都能呈現出的「教育之美」。筆者走訪過台灣、大陸、韓國、紐西蘭等地,有成立超過50年、有剛成立不久的華德福學校,每所小小的幼兒園、大至整間高中學校,都在體現當中的老師和學生追求真善美的不懈努力。

把美感和動感融入數學中

因緣際會,由於香港的華德福小學教育剛起步,缺乏已受訓的本地華德福老師,想不到我今年也要捲起衣袖,當起華德福家教小學二年班的主課老師來。第一次帶領華德福數學主課程,非常緊張,因為我也是在傳統教育中長大的,要通過大量肢體活動、遊戲、故事、藝術活動來教數學,就像用另一種方式重新學數學,殊不簡單。

遊玩有時 感受有時

華德福教育創辦人Rudolf Steiner早於1917年,確立了「三元人」的概念,指人的心靈具備3種能力:思想、情感、意志,分別對應人體的神經感官系統、循環呼吸系統、代謝四肢系統。這3種能力都應加以栽培發展,才能令孩子健康成長,成為真正完整的「人」:思想是理解世界的工具;情感能感受外界、建立溝通;意志便是人把自身的志向理想行之於世界的行動力;三者真是缺一不可。

爸爸媽媽的「語言藝術」

女兒進入口齒伶俐的階段,一時吱吱喳喳、口甜舌滑,一時學著大人老氣橫秋,令人啼笑皆非。她最愛在乘坐鐵路時問候其他陌生小朋友:「你幾多歲呀?我是姐姐來的!」當然也有數不清的「為什麼」,頓時考起我們這些自認飽讀詩書的父母的即時反應。

6歲前的孩子「玩」什麼?

朋友傳來高慧然的報紙專欄文章《 6歲前的孩子做什麼?》引述德國法例規定,6歲前的小孩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學前教育。如果香港引入這條法例,很多父母必定嘩然、反對!擔心孩子不是會落後於人?如果子女整天在玩,不是在浪費時間嗎?其實這些想法已經落後於教育潮流了。先玩玩再學習吧!

從天堂來的孩子

許多父母教養孩子時出現的問題,都源於他們的態度、觀念上的偏差,加上不了解孩子生理發展的階段,產生很多親子間的衝突。香港的父母,最緊張子女的學業,總認為孩子不夠努力、寫字不夠整齊、只顧玩不願學習,令小小的腦袋要記上中英文幾百個生字,笨拙的小手要在窄小的空格上艱難地寫字。其實父母只要肯改變一下對孩子的看法,情況便會改善。

教育是一種修行

相信大家都見過一些爸爸媽媽,為了教育孩子,在公眾場所大叫大嚷、情緒失控,孩子或大吵大叫、或哭得很可憐的樣子,以前覺得他們很沒涵養。後來自己做了媽媽,才知教兒艱難,自己也有失去理智、憤怒罵人的時候,事後回想起又有點後悔,因為父母每次或好或壞的教導,都會深遠地影響孩子的成長。

為僵化的香港教育找出路

最近香港愈來愈多人關心教育的問題,除了「港孩」現象日漸受到關注外,有在家教育子女的父母公開談論如何實踐「自家教育」,傳授方法,不再忌諱;有立法會議員和太太為了兒子的教育自己出錢籌辦私校;至於早前國民教育引發的爭論,更引起大眾關注學校的教材應否由政府決定。

>